为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学习成果,推动思政育人与实地教学深度融合,近日,我校丝路同心·石榴籽工作室组织勤学书院全体辅导员赴宁夏石嘴山市工业遗址公园内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开展辅导员工作坊实地研学活动。通过沉浸式参观、场景化教学、互动式交流,让辅导员在工业遗存与民族交融的历史脉络中感悟初心使命,挖掘育人素材。

石炭井作为贺兰山“百里矿区”,承载着国家三线建设的峥嵘岁月,曾吸引北京、山西、河南等五湖四海的建设者汇聚于此,开矿采煤、建城兴业,孕育了“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深厚根基。如今,这片见证过13万人繁衍生息的热土,通过生态整治与文旅转型,让工业遗存焕发新生,成为影视拍摄基地与民族团结教育的生动课堂。本次参观的教育馆,正是依托这一独特历史背景,以“四个共同”为核心脉络,通过六大展区系统呈现各民族共同开拓疆域、书写历史、创造文化、培育精神的壮阔历程,集中展示了石嘴山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丰硕成果。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辅导员们循着历史足迹,重点参观了历史脉络核心展区。展区内,泛黄的老照片、斑驳的生产工具、详实的文献资料层层铺展,生动再现了三线建设时期各族建设者跨越地域隔阂、打破民族界限,同吃同住、同甘共苦的奋斗场景——从共同搭建简易工棚到携手攻克生产难关,从互帮互助适应矿区生活到齐心协力筑牢建设根基,每一件实物、每一段记载都镌刻着“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深刻印记。这些鲜活的历史遗存,让辅导员们直观触摸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在艰苦创业岁月中的生动实践,深刻感悟到民族团结是矿区建设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核心力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积累了极具感染力的实景素材。

参观过程中,工作室负责人结合展区素材,引导辅导员们带着工作视角挖掘育人亮点。大家不时驻足交流,认真记录可转化的班会素材、活动灵感,纷纷表示“矿区建设者们跨越地域、民族的团结奋斗史,是最生动的思政教材”“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遗存,比空洞说教更有感染力”。在互动分享环节,辅导员们结合参观感悟,热议“利用矿区迁徙故事设计跨民族结对活动”“依托民族文化展品开展班级文化互赏会”等实操思路,形成可落地的育人创意。
“这场实地研学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理论概念变成了可感知、可借鉴的鲜活素材。”工作室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系统梳理本次参观成果,融入正在编写的《辅导员民族团结教育实务培训手册》,助力辅导员将研学所得转化为班级管理、主题教育的具体举措。据悉,本次参观是工作室 “三维砺能·民族团结教育实操”系列工作坊的关键环节。工作室始终聚焦辅导员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核心能力提升,通过工作坊搭建专业化成长平台,后续还将持续开展案例拆解、方案设计等针对性实操培训,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跨文化能力突出的专业化辅导员队伍,持续提升辅导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专业化、精准化水平,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落地生根、常开长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