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22篇心“勤”指南
自2024年起,教育部决定将每年5月确定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提升师生、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和素养。
值此5月,作为致力于成为广大勤学宝子手边心灵小贴士的心“勤”指南,怎能错过这个5月?故此,本月指南关键词“我爱我”。
我爱妈妈爸爸,爱兄弟姐妹,爱爷爷奶奶,爱朋友,爱偶像,爱上周看的电影、昨天听的歌、今天吃的美食,但是,我爱我吗?真正的「我爱我」到底是什么?
1.我爱我,不是「喜爱」自己的全部,而是「接纳」自己的全部
“心理治疗中,我们关注的是自我关怀,而不是自我肯定。”——心理咨询师LoriGottlieb
我们都是不完美的人,TA不喜欢自己在外人面前过于害羞,TA不喜欢自己的五音不全,TA不喜欢……我们都有太多不喜欢自己的边边角角,但是,你可以接纳它们。
接纳意味着带有善意,当自己失败或犯错时,给予理解和同情。有研究者把这种善意理解为以「正念」的方式看待自己的痛苦——一种非评判性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观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不试图压制或否认(Brown&Ryan,2003)。
接纳还是「无条件地」,不依赖于自我或外部的评价。这意味着你不用因为自己拥有某些特定的特征(漂亮、聪明、成绩好、有才华等)才爱自己,也不必比别人「更优秀」才能肯定自己,你爱自己的存在,爱自己的生命本身。
这其实并不容易,尤其当你遭遇了不可避免的失落、沮丧和孤独,并因此受到了情绪伤害时,你还能「无条件地」爱自己吗?
2.我爱我不是放纵,它包含自我负责
「我感觉压力很大,所以我需要休息,要刷剧、吃东西来缓解巨大的压力」「今天状态不好,不适合学习,我要躺平一天」
你是否也有上述情况,可放松过后却还是提不起精神。因为「我爱我」并非即时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它还包括自我负责,“爱不是一种感受,还是一种积极的努力,其目的是其(爱的)对象的幸福、发展和自由。”——弗洛姆《自私与自爱》。
有时候仅仅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情可能对自己并不好,而有利于自己健康和持久幸福的事情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快(例如戒烟、锻炼、学习一门新技能)(NeffK.D.,2008)。因此爱自己一面是温柔的(无条件地接纳和同情),另一面又是有力量的,它涉及保护、供养和激励自己。
我爱我的这两面是一体的,互相促进的,让我们的自我关怀不会到放纵的程度,也让自我激励不会发展为自我谴责和虐待。
3.我爱我≠自恋,过于关注自己反而是不爱自己的表现
自恋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特质,其特征是过度关注自己和自己的需求,往往以牺牲他人为代价。自恋者看上去格外关注自己,但其实并不爱自己。
不喜欢自己、无法认可自己的人,会对自我不断感到焦虑,Ta们没有内心的安全感,因为安全感只有在真正爱自己的人身上才存在。所以Ta们必须焦虑地过度关注自己,贪婪地为自己得到一切;Ta们不断需要从外部获得赞扬和认可,来确定自己值得被爱。看似高自尊却很脆弱,当自我成功时,Ta们感觉良好,当自我失败时,又会觉得自己一文不值。
因此,过度的自恋是对基本自爱缺乏的补偿,如弗洛伊德所说,「自恋的人把本应投注在别人身上的爱收回,转向自己。」
而对于真正爱自己的人来说,Ta们反而有时候不那么强调自我的独特性,也不用非要当强者才能感受到对自己的爱,因为爱已经存在。
4.我爱我,需要诚实
你对自己诚实吗?
因为害怕独自一人,从而忽略自己的真实诉求,委屈自己留在一段糟糕的关系中;
想要获得父母的认可,但从来不会主动说出“爸爸妈妈,你们能夸我一下吗”,而总是用逆反的语气表达自己希望得到关心关爱的心情;
面的困难或严厉,用美其名曰“释放压力”的消遣娱乐来伪装自己实为逃避的不作为等等。
我们的行为会影响我们对自己的态度,勇气、善良、诚实……如果行为违背了自己的真心或价值观,我们就很难真正地爱自己。“只有当自己能欣赏自己的行为方式时,一个人才可能真正地爱自己。”——欧文·亚隆
5.如果我不爱我,我也很难爱别人,或者从别人那里得到爱
“对他人的爱和对自己的爱并不是对立的。”——弗洛姆《自私与自爱》
研究发现,那些能够爱自己的人,往往有着更高质量的关系,Ta们通常被伴侣描述为:更有爱心和亲和力、温暖和体贴,以及给予对方更多的自主权(KristinDetal,2012)。爱自己的人接受他们自己是不完美的人,也更倾向于接受他们伴侣的不完美。爱自己的人对自己是善意的和关心的,在面对冲突时也更有可能妥协,考虑自己和对方的需要。
另一方面,他人的爱也很难替代自己对自己缺失的爱。
就像恋爱不会终结缺爱的感受,因为没有人能够帮我们承担起爱自己的责任,我们始终不能回避和自己的关系。
6.不爱自己不是你的错
爱自己的能力源自于哪?为什么每个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差异很大呢?
弗洛姆认为爱的能力是一种性格特征,主要来自于在儿童时期经历过来自他人(主要是父母)的爱。如果你被父母好好地爱过,就会把这份爱内化,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
而如果你被父母忽视(比如多子女家庭中常常出现)、真实的自我不被鼓励(比如你喜欢的专业不被父母支持),或者更糟糕地被父母虐待(肢体暴力或精神虐待),长大后只能以一种矛盾的方式去爱,也就是说,自我的强大部分,你可以爱,但残缺的部分,你必须恨。
所以,如果暂时做不到爱自己,这不是你的错。
但好消息是,一个人和自己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爱是可以练习的技能。在长大后你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获得治愈型的关系体验、通过冥想、接触大自然等方式重新建立和自己的连接、通过学习什么是爱并在生活中不断尝试。
你已长大,曾经因为原生家庭打在身上的烙印,可以通过一次次的修复得以淡化,虽然辛苦,但你重新养育自己的过程一定可以令你更好。
爱自己是一种滚雪球式的能力,一旦你开始爱,就会越来越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