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空间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成长空间 > 正文

塑形·育人·铸魂——记宁夏大学军训中的成长与升华

四营(勤学书院)三连 周楷豪


正值金桂盈枝、清香远溢,我们迎来了一场属于青春与成长的洗礼——军训。

曾几何时,“军训”二字在我们脑海中,或许只是若干枯燥画面的拼凑:“教官近乎严苛的指令”“汗水浸透衣衫蒸腾出的酸涩”“重复训练带来的疲惫与艰辛”……刚从暑假抽身、仍带几分惰意的我们,难免因畏苦惧束,而对军训生出几分抵触。然而,当我们真正踏入宁夏大学这座传承红色基因的学术殿堂,“军训”的含义竟在不知不觉中升华。

这一转变,离不开学校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付出。老师们不辞辛劳,以铿锵语句点燃新生的斗志;部队官兵无私奉献,始终陪伴我们于烈日下一次次打磨细节;无数学长学姐热心相助,为尚且懵懂的我们指引方向、送来关怀……正是各方力量的汇聚,让我们逐渐褪去“恐惧”,心生“好奇”;消解“排斥”,转为“期许”,终于能以慷慨之姿、从容之心,迎接这场意义非凡的挑战。

学校不仅以周密安排提振了我们的信心,更借军训完成对我们体魄与精神的双重淬炼。这里的天气,恰似西北人民的性格——坦荡晴空之上,一轮赤日炽烈如火。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初尝这份“热情”,不免备受考验。但也正是在这灼灼烈日之下,涌现出无数动人片段:有同学因久站脚跟生疼,却仍双手紧贴裤缝,竭力保持军姿挺拔;有同学刚刚扶墙缓过不适,便急忙咽下清水,迅速归队训练……这是体能的坚持,更是意志的昂扬。这群初入校园的学子,正如宁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旱柳——历经风沙,却愈加坚韧。我相信,在这般无声却有力的育人氛围中,这一颗颗充满生机的种子,必将生根发芽、绵延成荫,妆点这“塞上江南”,更将走向远方、建设茫茫戈壁。

“尚德、勤学、求是、创新”,校训虽简,却是宁大人笃行的准则。“尚德”之念,如春风化雨,浸润于军训的每一个瞬间。训练场上,教官不仅以高标准要求我们的队列动作,更以身作则,教导我们“成事先成人,做人德为先”;休息间隙,同学们彼此扶持、分享饮水,主动将阴凉处让给体力不支的同伴。一声问候、一次谦让、一句鼓励,这些细微之处的善意与体谅,让纪律严明的训练场,亦成为德育无声的课堂。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逐渐明白,“尚德”并非虚言,它就体现在我们每一次选择包容、担当和尊重的行动里。

   

“勤学”之道,贯穿于军训的分分秒秒。学校并未刻意追求训练时日的长短,却一再提醒我们珍惜这段特殊时光——它不仅是体能的锻炼,更是意志与作风的养成。训练场上,我们学习站军姿、走正步,也在学习令行禁止、雷厉风行;休息间隙,教官讲授国防知识,学长分享学习经验,让我们懂得“学”亦有多途、“勤”须在每时。正是这种全方位、重实效的“勤学”氛围,让这段迷彩时光超越了单纯的苦累,成为我们成长中充实而宝贵的一课。

“求是”精神,则体现于每一次对动作标准的严谨推敲、每一回对训练方法的总结反思。教官以实战要求为准则,耐心纠正我们的军姿步伐;学校依托科学的训练计划,适当调整内容和强度,既锤炼意志,也尊重规律,让“实事求是”成为训练场上的另一种底色。

“创新”意识,亦悄然渗透于本次军训之中。学校采用多样化的训练形式——引入模拟训练、情景教学等,将传统军训与个性表达相融合。在这片迷彩铺就的舞台上,青春的创造力与军人铁的纪律彼此交织,碰撞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热烈与锋芒。

学无止境,以勤为径;为人以德,坚守本心,实事求是,恪守真知;敢想敢为,创新不止。宁夏大学的校训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融入我们血脉的做人准则。

 

人生三万天,为期二十一天的军训虽短,却为我和所有新生留下了一段深刻而珍贵的人生印记。这份记忆之中,是宁夏大学追求卓越、潜心育人的担当,更是我们这一代青年迈向成熟、走向坚强的起点。

下一篇: 奖杯背后的法律青春——“大成杯”宁大参赛队员感悟实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