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2011级校友杨小明受邀重返母校,在“沙枣树精神”校友大讲堂暨勤学书院“面对面”系列活动中作了一场感人至深的报告。这位从泾源县走出的农家子弟,用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将一份爱心转化为10.5万名志愿者的“微光”志愿服务组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沙枣树精神”的真谛。宁夏大学勤学书院党委书记、院长马瑜,校友总会与教育发展基金会工作办公室主任衡亮、副主任张建鑫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勤学书院副院长王巳卉主持。

报告中,杨小明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出身贫寒的他,自幼受到社会关爱,一颗感恩的种子早早埋在心中。从四年级第一次帮助敬老院老人,到非典期间每天早起为全校师生消毒;从汶川地震后组织募捐,到大学期间发起关爱城市拾荒老人调研,他的公益之路越走越宽。
2012年11月30日,还在读大二的杨小明与同学共同创立了“微光”爱心奉献小分队。从此,这份爱心如星火燎原般扩散开来。十年来,“微光”开展了近2万次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志愿者达65万人次,服务时间近126万小时,对接善款和物资价值460余万元。在公益路上,杨小明经历了无数艰难时刻:母亲重病时他选择坚守承诺先行送捐物资;爱心人士失信导致他负债累累;骨折后仍拄着拐杖为孤寡老人置办年货;甚至面对家人的不解和外界的质疑。但他从未放弃,因为服务对象的真挚感谢和志愿者的成长蜕变,成为他坚持的最大动力。“就像很多人喜欢足球会买好鞋好球一样,志愿服务就是我的爱好,值得我付出。”杨小明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坚持的初心。2019年,他作为宁夏青年代表在京参加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如今,“微光”已成为宁夏志愿服务的一面旗帜。杨小明表示,将继续发扬奉献精神,组织引领广大志愿者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让“志愿红”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这场报告不仅是一场校友分享,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杨小明用亲身经历诠释了“沙枣树精神”中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内涵,激励着更多学子投身志愿服务,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勤学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相关工作人员及学生聆听了报告会。
校友简介
杨小明,2015年毕业于宁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现任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马家滩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宁夏微光义工志愿者服务总队队长。荣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被推选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入选“全国最美青春故事”,被中宣部推荐为优秀青年典型“出彩90后”、 荣登“中国好人榜”,获得“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全国正能量志愿者”、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等荣誉称号;组织团队开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与基层治理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场。“微光志愿者”累计招募人数超10.3万,累计开展活动1.98万余次,为社会各界生活困难人群对接善款和物资,总价值450余万元。